宏燦信息科技
HONGCANIT.COM
長春的工業基因深植于城市血脈。從新中國第一輛解放卡車下線,到紅旗品牌復興引領中國高端制造,再到“吉林一號”衛星組網構建“天空地”一體化觀測體系,這座城市的工業史本身就是一部中國制造業的進化史。在宣傳片拍攝中,如何避免陷入“流水線展示”的窠臼?
場景重構是關鍵。以一汽紅旗工廠為例,傳統宣傳片可能聚焦于機械臂的重復動作,而創新拍攝則通過微距鏡頭捕捉焊接火花迸發的瞬間,結合全息投影技術還原歷代紅旗車型的演變史,讓冰冷的金屬煥發人文溫度。中車長客的拍攝中,采用延時攝影記錄高鐵車廂組裝的全流程,配合工程師的同期聲解說,將“中國速度”的制造密碼轉化為可感知的視覺語言。
產業鏈敘事打破單一企業邊界。在長春新區宣傳片中,鏡頭從光機所的實驗室切入,跟隨科研人員的腳步穿越至經開區的產業化基地,最終定格在興隆綜合保稅區的跨境物流樞紐。這種“從0到1再到N”的敘事邏輯,完整呈現了“科研-轉化-市場”的閉環生態,凸顯長春作為東北創新轉型核心區的戰略價值。
長春的工業形象常與“硬核”關聯,但宣傳片制作需挖掘其“剛柔并濟”的城市特質。凈月潭瓦薩國際滑雪節的50公里賽道上,滑雪者穿越林海的身影與遠處一汽總部大樓的輪廓形成奇妙對話;長春世界雕塑園內,羅丹的《思想者》與本土藝術家的冰雪雕塑并置,隱喻著傳統工業文明與現代藝術創新的碰撞。
非遺元素的現代化轉譯成為亮點。在長春老字號企業宣傳片中,朝鮮族農樂舞的鼓點與汽車發動機的轟鳴形成節奏共鳴,滿族剪紙的鏤空技法被用于轉場動畫設計,讓傳統文化符號成為連接工業記憶與未來想象的橋梁。這種“硬工業+軟文化”的混搭風格,在社交媒體傳播中引發年輕群體共鳴,相關短視頻播放量突破千萬次。
城市IP的年輕化表達同樣重要。長春國際動漫藝術節的拍攝摒棄傳統展會記錄模式,采用“第一視角”跟拍COSER穿越城市地標,將長春文廟的飛檐與動漫角色的機械鎧甲進行蒙太奇剪輯,打造出“賽博朋克+古風雅韻”的視覺奇觀。這種突破次元壁的創意,成功吸引Z世代關注,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。